一、新时代呼唤什么样的新人才?
2045年5月,移山计划首批转向发动机试点火成功,这意味着我们半只脚已经踏进了刹车时代。回首过去十年,人类付出了难以想像的代价,这个代价在物资上有很大的体现,但更为重要的的是人才上的问题。现代工业生产分工高度精细化,产业链上下游环环相扣,损失物资假以时日完全可以组织再生产,但某一环节的人才一旦断档,整条产业链的生产力就会急速下滑,甚至会出现某些产业被“卡脖子”的情况。这绝不是耸人听闻,事实上在一些地方的基层,产业工人短缺的问题正在日益浮现。
一方面,自2024年以来,在超高频的地震、海啸等天灾中,在超负荷的救灾作业中,各产业的工人存量在一点点被消耗。《2045年中国工业发展白皮书》显示,目前41个工业大类中,已有12个大类出现人才缺口,尤以采矿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的情况为重。
另一方面,太阳辐射引起的职业病加剧了工人短缺。循证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即使采取目前科技能达到的最高级防护措施,日均露天作业4个小时以上的工人,罹患Ⅰ型辐射病的概率仍比普通人高5倍,罹患皮肤癌的概率则比后者高8倍。联合政府已明确表态,既要保证工人身体健康,又要保证工程顺利推进,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减少日均露天作业时长,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工作轮替频次,另一方面我们要提高全产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那么标题所提问题的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我们需要脑力与体力兼备的新工程师,需要大量能熟练操作高度智能化机械设备的“知识型工人”。
二、新人才呼唤什么样的新教育?
在过去的社会“黄金时代”,我们的教育知识体系非常庞杂,几乎覆盖了人类观察世界时能接触到的一切。义务教育阶段,教学安排囊括语、数、外(注:此时便携翻译机尚未出现)、文综、理综等,而极端重要的计算机、体育则与音乐、手工、美术、书法等并列为兴趣课程。大部分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意愿在接受9-12年的教育后,再选择特定专业进行4-12年的深造再参加工作,也可以选择成为一个“自由而无用的灵魂”。
也许是因为惯性,也许是因为怀念,全球的教育体系在刹车时代并未发生系统性结构性的变动,校长们拿掉了外语,又象征性地增加了计算机的排课,但整体仿佛还沉睡在旧时代的摇篮曲中。我想在太阳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咄咄逼人的时候,这一切都是无可厚非的。但我们需要清醒认识到人类即将踏入刹车时代,用工需求只会增不会减,大量培养脑力与体力兼备的新工人用旧时代的方法是行不通的,新工人正迫切呼唤着新教育。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新教育?”这个问题听起来很大,但只要抓住问题的关键,一切迎刃而解。这一切的钥匙就是“职业导向”。职业导向,就是指从孩子们踏入校门的那一刻开始,一切教学内容就要围绕孩子们将来从事的职业所需知识与技能展开,同时尽量将未来工作中不需要的知识边缘化。
这在以往听起来是天方夜谭,毕竟谁能说清楚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未来适合从事什么样的工作呢?我想甚至会有人批评这样的教育是反人类的,不尊重人的自由,是将活生生的人培养成流水线上的机器。但是时代在发展,得益于550W量子计算机的超级计算力,职业导向的教育体系是完全可行的。
我们可以设想,由联合政府牵头开发出搭载人格测试及学习能力评估、运动能力评估模块550W(下称MOSS,直译为小苔藓,亲切而易被孩子认知),在一个孩子入学之初就开始对他的在校表现进行跟踪评估。
在1-2年级,所有孩子都在学习语文、数学、计算机、健康等必修通识科目的时候,MOSS就可以根据跟踪评估结果为每一个孩子建立初步且框架化的未来职业画像。
在3-6年级更多学科加入后,MOSS就可以综合孩子的兴趣领域、优势能力以及全球的用工需求,逐渐将初步的未来职业画像细化为更精确更具流程性的未来职业参考,并详细规划孩子的成长路线。这样一来,就可以根据孩子们未来职业所需知识与技能进行分流教学。这样兴趣、特长、需求三者兼顾的分流教学,不仅不会把孩子培养成流水线上的机器,反而能让孩子真正地爱上学习、爱上求知。每一个孩子都能在自己学得最轻松的领域(特长)学习自己最想知道的东西(兴趣),这将最大程度地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形成“学习-进步-成就感”的正反馈心理激励机制,鼓励他们不断地向自己的极限攀登。而学成之后,他们会走上最需要他们的岗位(需求),用自己最擅长的技能为人类文明的存续发光发热。
当然,人是复杂多变的,借助MOSS我们可以为98%的孩子规划好未来职业发展,但总会剩下2%的“刺头”——在各个学习阶段职业路径发生根本转变的孩子——是需要特殊对待的。但我们的解决方法绝不是“一刀切”,分流教学也绝不是“一锤子”买卖,持续的监测评估和“再分流”机制可以让这些“刺头”特例们也能得到适合他们的教育。
这里我们需要引入两个配套概念,“职业倾向复杂度”和“职业路径迁移概率”,通过“职业倾向复杂度”我们可以评价一个孩子对于不同职业的兴趣是专一还是广泛,如果一个孩子的职业倾向复杂度一直很低,那么他完全可以按照规划路线成长成才,如果一个孩子的职业倾向复杂度出现了显著升高(≥30%)并维持近一个学期左右,MOSS、学生及老师会进行“职业规划讨论”,MOSS会重新评估学生的人格特质、各项素能,计算出“职业路径迁移概率”,如果达到某一个预定数值则进行“再分流”。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再分流”机制将贯穿学生的所有学习阶段。
你可能会问,那工作不需要的知识怎么办呢?不学了吗?
这个问题其实是把求知这件事当成了苦差事。实际上,学习工作中不需要的知识,完全可以成为一种和钓鱼、养花一样的生活乐趣。我们可以无缝衔接正在开展的净网工程,将现有知识体系进行碎片化处理,通过VR、AR、脑机接口等方式穿插进综艺、游戏、电视、电影、短视频等娱乐活动中,这同时还解决了网络垃圾信息流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问题。
三、新教育内容有哪些变化?
培育新人才的新教育,不仅新在教育机制,更新在教学内容。具体到教学大纲上,我想可能应将语文、数学、计算机与网络、体育与健康确立为“新四大主科”,每一门学科也有需要根据“职业导向”这一要求进行结构性调整之处:
语文:因笔者母语为中文,此处仅讨论中文语文教学的情况。语文教学从旧时代以来就存在“重抒情,轻逻辑”、“重文笔,轻应用”、“重纸面写作,轻语言表达”的积弊,应在新教育改革中彻底扭转过来。新语文教育应在保证中文3500个常见字会读会写的基础上,以语言逻辑、应用文写作、口语表达训练为主,各国文学经典、议论文、抒情文写作为辅进行综合培养。
作为MOSS无法量化评分的科目,培养目标如下:
通用培养目标为:思想有一定深刻性,有一定逻辑性,语句通顺,写作格式、标点符号使用基本正确,语言表达流畅;
进阶培养目标为:思想有一定深刻性,逻辑明晰,语句流畅,文笔优美,写作格式、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语言表达有一定感染力;
专门培养目标为:思想深刻,逻辑严谨,语句、文笔有特色,写作格式、标点符号使用正确,语言表达极富感染力。
数学:在教授数学公式、定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充分理解推导过程,从实际问题模型出发,培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
基本培养目标为:本年级标准评价MOSS评分≥100(150分制)
进阶培养目标为:本年级标准评价MOSS评分≥125(150分制)
专门培养目标为:本年级标准评价MOSS评分≥145(150分制),若以高一个年级标准评价MOSS评分仍≥145,则重新测试并安排单科目跳级教学。
计算机与网络:将计算机提到黄金时代“外语”的地位,引导学生和计算机“打交道”。虽然已经是量子计算机的时代,但孩子们要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和逻辑结构,网络的搭建和设置,学习计算机语言,也要掌握550系列量子计算机生成底层操作系统的基础指令。为了毕业后方便衔接工作,还要熟练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及行业专用软件。
基本培养目标为:本年级标准评价MOSS评分≥100(150分制)
进阶培养目标为:本年级标准评价MOSS评分≥125(150分制)
专门培养目标为:本年级标准评价MOSS评分≥145(150分制),若以高一个年级标准评价MOSS评分仍≥145,则重新测试并安排单科目跳级教学。
体育与健康:树立“大健康”的概念,打破原有知识体系框架,将体育、生物中的人体生理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营养学、日常防护、防灾救灾教育、地面生存教育等融合为“健康”,培养原则是让孩子们从小就建立起“为自己的生命的负责”的意识,锻炼出一个能为人类文明健康工作的好身体,具备在复杂环境下冷静应对的心理素质和必要技能。
基本培养目标由MOSS根据上述培养原则,综合个人身体机能个性化生成。
无进阶/专门培养目标。
根据MOSS分流教学方案,如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副科,学生至多只会必修其中的3门,其余科目为选修。可在休息时间开放VR学习资源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行学习,也可按第二节叙述的方式进行碎片化处理,穿插进日常娱乐活动中。
四、未来教育的道路在哪里?
此次“MOSS+”职业导向教育改革仅仅是教育改革的第一步,这是为了大量培养工程师和知识型工人而走出的一步。未来对人才的需求会改变,如何将一代代的孩子们培养成全方面合格的流浪地球计划接班人将是未来2500年的教育的母题,我们也要一步一步实事求是地培育人才。
比如自然教育与人文教育,现在讲起来是有些奢侈,但半个世纪以后就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时,当我们借助木星的引力弹弓彻底告别太阳系,正式进入加速时代,最后一批出生在地面上的人也将迎来生命的终点。地下城出生的孩子们对于“地球家园”的概念就会更为抽象而虚无,他们接触动植物的机会少之又少,即使能通过电梯上到地面,脚下是千里冰封的断壁残垣,头上是黑暗深邃的太空,只剩同类和自己孤独地在无边无际的空间里前行;同时,高度分工的重复性劳动也会磨损人的创造力,迟滞科学的发展。而当地球终于泊入目标恒星系抵达新家园,成为目标恒星系的新行星,我们的后代还将重回地面,重构人类社会,重建生态系统,重新生活在蓝天之下,重新航行在大海之上。
而这些能帮助他们做到这些的知识却随着旧时代的逝去一点点佚失褪色,流浪的时间越长越不可追。所以我们要“增援未来”,尽最大可能地收集、保存这些知识,用将来地下城出生的孩子们看得懂听得懂的方式展示出来,这就是我们需要从现在开始做的准备。
(记者:叶启明 审校:叶梦昀 释予菌)